公司动态

聚氯乙烯怎么取得msds

  安全技术说明书(SDS)

1部分 –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
 
产品名称: 聚氯乙烯
通用化学学名: 聚氯乙烯
保密  
 
 
 2部分 – 危险性概述
 
危险分类: 特定靶器官毒性单次接触: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分类3。
特定靶器官毒性重复暴露: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分类1。
GHS标签要素  
象形图:  
信号词: 危险。
健康危害:  
急性毒性(口服): 不能分类。
急性毒性(皮肤): 不能分类。
急性毒性(气体): 不能分类。
急性毒性(蒸气): 不能分类。
急性毒性(灰尘和雾气): 不能分类。
皮肤腐蚀/刺激: 不能分类。
严重眼睛损伤/眼睛刺激: 不分类。
呼吸道致敏: 不分类。
皮肤致敏: 不分类。
生殖细胞致突变性: 不分类。
致癌性: 不分类。
生殖毒性: 不分类。
特定靶器官毒性单次接触: 分类3,
可能引起呼吸刺激或者困乏,头晕等症状。
[气管刺激性]
特定靶器官毒性重复暴露: 分类1,
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。
[呼吸器官]
吸入危害: 不分类。
环境危害:  
急性水生生物毒性: 不分类。
慢性水生生物毒性: 不分类。
对臭氧层的危害: 无资料。
 
3部分 -  成分 / 组成信息
 
名称 CAS号 含量%  
       
  4部分 – 急救措施
 
      
急救措施说明:  
皮肤接触: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,如有不适请立即就医。
眼睛接触: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。如果戴着隐形眼镜并且很容易摘下,则将其摘下。仔细清洗眼睑内部。立即就医。
食入: 禁止催吐,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喂食任何东西,用水漱口,立即就医。
吸入: 如果吸入,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。 如呼吸停止,进行人工呼吸。
 
5部分 -  消防措施
 
适用的灭火剂: 雾状水、泡沫、干粉、二氧化碳、砂土。
特殊消防程序: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。佩戴自给式呼吸器进行消防作业。
特殊危害 燃烧产生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氯化氢。
危险特性: 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,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。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。
 
6部分 – 泄露应急处理
 
个人防护措施,防护用具,紧急措施 有关个人防护,请参考第8部分。
环境防范措  : 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、地表水和地下水。根据当地或国际法规处理。
泄漏化学品的收容、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: 隔离泄漏污染区,限制出入。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(全面罩),穿防毒服。避免扬尘,小心扫起,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。若大量泄漏,用塑料布、帆布覆盖。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
预防二次事故: 无资料。
 
7部分 - 操作处置与储存
 
处置: 密闭操作,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,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,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,戴防化学品手套。远离火种、热源,工作场所严禁吸烟。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。避免产生粉尘。避免与氧化剂接触。搬运时要轻装轻卸,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。
储存: 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。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。
 
第8部分 –接触控制和个防护
 
 

职业接触限值:  
化学名称 来源
聚氯乙烯 中国 PC-TWA:5 mg/m3,总尘
前苏联 MAC:6mg/m3
 
工程控制: 密闭操作。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。
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,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。
眼睛防护: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。
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。
身体防护: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。
卫生防护: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。
 

ICTS 沪ICP备13007936号-1 中国·上海

  • Copyright © 【上海际畅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】贝宁BESC 安哥拉cnca 加纳CTN
  • 电话:021-80182114 传真:021-60919230 电子邮件[email protected]
  • 沪ICP备1300793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