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部分 –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|
1.2物质或混合物的相关确定用途和建议禁止的用途 | ||
预期用途: | 氰基丙烯酸酯 | |
保密 |
第 2部分 –危害识别 |
危险等级 | 危险类别 | 暴露途径 | 靶器官 |
严重眼损伤/眼刺激 | 分类2A | 眼睛接触 | |
特异性靶器官毒性-单次曝光 | 分类3 | 肺 | |
皮肤腐蚀/刺激 | 分类3 | 皮肤接触 |
象形图: | |
信号词: | 警告。 |
危险声明: |
H315引起皮肤刺激。 H319引起严重的眼睛刺激。 H335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。 |
预防声明(预防): |
P261避免吸入灰尘/烟雾/气体/雾/蒸汽/喷雾。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的区域使用。 P280戴防护手套/穿防护服/眼睛防护/面部防护。 |
预防声明(响应): |
P302+P352如果在皮肤上: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。 P304+P340(如果吸入):将患者转移到新鲜空气中,并保持在呼吸舒适的位置休息。 P305+P351+P338如果进入眼睛:小心用水冲洗几分钟。摘下隐形眼镜,如果有而且很容易做到的话。继续冲洗。 P312如果觉得不舒服,打电话给中毒中心或医生。 P332+P313如果发生皮肤刺激:请就医。 P337+P313如果眼睛刺激持续存在:请就医。 P362脱下受污染的衣物,清洗后再使用。 |
预防声明(储存): |
P403+P233储存在通风良好的地方。保持容器紧闭。 P405上锁储存。 |
第3部分 - 成分 / 组成信息 |
成分 | CAS 号 | 含量 | GHS分类 |
保密 |
第4部分 – 急救措施 |
皮肤接触: |
不要拉开粘合的皮肤。好在用温肥皂水浸泡后,用勺子等钝器轻轻地将其剥落。 氰基丙烯酸酯在凝固时放出热量。在极少数情况下,一大滴会产生足够的热量导致灼伤。 灼伤应在粘合剂从皮肤上去除后进行正常治疗。 如果嘴唇被意外地粘在一起,将温水涂抹到嘴唇上,并鼓励采用口腔内唾液的大湿润和压力。剥开或卷开嘴唇。不要试图用直接相反的动作把嘴唇拉开。 |
眼睛接触: |
如果眼睛紧闭,用温水打湿毛巾将睫毛覆盖。 氰基丙烯酸酯会与眼睛蛋白质结合,并会引起一段时间的流泪,这将有助于剥离粘合剂。 通常在1-3天内,保持眼睛被遮盖,直到剥离完成。 不要强迫眼睛睁开。如果氰基丙烯酸酯的固体颗粒被困在眼睑后面导致任何研磨性损伤,应寻求医疗建议。 |
吸入: | 转移到新鲜空气处,如果刺激持续,请咨询医生。 |
摄入: | 确保呼吸通道没有阻塞。产品在口中会立即聚合,几乎无法吞咽。唾液会慢慢地将凝固的产品从口腔中分离出来(需要几个小时)。 |
第5部分 - 消防措施 |
危险燃烧产物: | 碳的氧化物,氮的氧化物,刺激性有机蒸气。 |
适用的灭火剂: | 泡沫、灭火粉、二氧化碳、细水雾 |
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: | 消防员应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(SCBA)。 |
ICTS 沪ICP备13007936号-1 中国·上海